左宁南像

平贼将军贼未平,拥兵坐杀杨武陵。 集师竟负侯归德,赐玉赐蟒空充盈。 可怜状貌良魁杰,咳唾犹能震雷霆。 谓应谈笑除残竟,谁道迁延酿祸成。 晋阳甲岂人臣事,党人曲说吾勿听。 一败顿陨狼伉魄,百年犹传虎踞形。 只有白头柳敬亭,纸背犹闻抵掌声。 区区不负宁南意,惜未移赠宁南报有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左宁南:即左良玉,明朝末年将领,封宁南伯 。
  • 平贼将军:左良玉曾获“平贼将军”印。
  • 拥兵坐杀杨武陵拥兵:拥有军队。坐杀:坐视不救致其死亡。杨武陵指杨嗣昌,他督师讨伐张献忠等农民军,左良玉拥兵自重不听调遣,导致杨嗣昌忧惧而死。
  • 集师竟负侯归德集师:召集军队。:辜负。侯归德指侯执蒲,曾有德于左良玉。左良玉召集军队后却辜负了侯执蒲。
  • 赐玉赐蟒空充盈赐玉:帝王赐予玉带。赐蟒:赐予绣有蟒纹的服饰。朝廷多次赏赐左良玉,财物很多,但他却没起到相应作用。
  • 咳唾:咳嗽和唾液,这里形容说话、声音。
  • 晋阳甲:指兴兵作乱。春秋时晋国赵鞅以“清君侧”之名,从晋阳起兵,引发内乱。
  • 党人曲说党人:这里指与左良玉相关的一些人。曲说:歪曲的言说,偏袒的言论。
  • 狼伉(láng kàng) :高亢、傲慢之意,这里形容左良玉原本的骄横状态。
  • 虎踞形:指左良玉画像中呈现出的威武不凡的样子。
  • 白头柳敬亭:柳敬亭是明末著名的说书艺人,与左良玉交往密切 ,头发白的时候仍记得左良玉。
  • 纸背犹闻抵掌声:从画像纸背仿佛还能听到柳敬亭鼓掌赞叹的声音。
  • 区区:表示忠诚、诚挚。
  • 宁南:即左良玉。
  • 报有明:报效明朝。

翻译

号称平贼将军但贼人却还没有被平定,左良玉拥兵自重还坐视杨武陵死去。召集了军队最终却辜负了侯归德。朝廷赏赐的玉带、蟒服空有很多。 可惜啊,他的状貌实在是魁伟杰出,声音洪亮震如雷霆一般。本以为他能谈笑间就扫平叛乱,但谁能料到他的拖延却酿成大祸。 他兴兵的举动岂是臣子该做之事,那些偏袒的说法我才不会听。一场大败就让他原本傲慢的魂魄陨落了,然而百年间还流传着他画像中威武的形象。 只有白发苍苍的柳敬亭,似乎从画像纸背还能听到他鼓掌的声音。柳敬亭一片诚挚不辜负左良玉,可惜不能把这情意转过来让左良玉更好地报效明朝。

赏析

这首诗围绕左良玉的形象与事迹展开。首联揭示左良玉作为平贼将军却未能尽责,还坐视杨嗣昌之死,凸显其拥兵自重的作为。颔联继续通过他辜负侯归德以及接受大量赏赐却无功,进一步批判他的军事表现。

颈联前半句描绘左良玉貌似有英勇不凡之姿、强大气场,后半句却陡然转折,写出其拖延战事致祸的反差。尾联引入柳敬亭这一人物,用柳敬亭对左良玉的铭记,侧面反映出左良玉在当时的影响,同时发出感慨,惋惜左良玉没能真正报效明朝。整首诗叙议结合,在对左良玉的事迹叙述中,融入强烈的批判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朝末年军事将领的复杂状况与明朝腐朽衰亡的态势,也借对左良玉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明朝灭亡的叹惋与思考 。

全祖望

全祖望

清浙江鄞县人,字绍衣,号谢山。乾隆元年进士,选庶吉士。借读《永乐大典》,钞难得之书。散馆后以知县用,不就。后曾主蕺山及广东端溪书院讲席。生平钦佩黄宗羲,学问长于史学,对明末忠烈及清初学者事迹,最为留意,所撰《鲒埼亭集》,收此类人士碑、表、传、志极多。又续补黄宗羲《宋元学案》。另有《经史问答》、《勾馀土音》、《汉书地理志稽疑》,并校《水经注》,笺《困学纪闻》,辑《甬上耆旧诗》。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