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孝陵有作用子美昭陵韵

· 倪岳
烽烟从荡涤,华夏惬依归。 海岳趋戎马,星辰上衮衣。 舜文千载治,汤武一时威。 运抚乾坤永,明扬日月辉。 山陵今窅漠,寝殿故霏微。 蝼蚁空瞻拜,神龙仰奋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谒(yè):拜见。这里指拜谒孝陵。
  2. 孝陵:指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的陵墓。
  3. 用子美昭陵韵:依照杜甫《昭陵》诗的韵脚来写诗。子美是杜甫的字。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4. 烽烟:烽火,这里指代战乱。
  5. 荡涤:清除、洗净 ,这里指战乱被平息。
  6. 华夏:原指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
  7. 惬(qiè):满足、畅快。
  8. 依归:依靠归向。
  9. 海岳:山海。
  10. :小跑着靠近,表示恭敬。这里有归附的意思。
  11. 戎马:兵马,代指军队。
  12. 星辰:星辰图案,绣于帝王的衮衣上。
  13. 衮(gǔn)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礼服。
  14. 舜文:舜帝和周文王。
  15. 千载治:千年的太平盛世。
  16. 汤武:商汤王与周武王。
  17. 一时威:一时显赫的威名。
  18. :国运。
  19. :掌握、驾驭。
  20. 乾坤:天地。
  21. 明扬:彰明;发扬。
  22. 窅(yǎo)漠:深远寂静。
  23. 寝殿:帝王陵墓的正殿。
  24. 霏微:朦胧、迷濛。
  25. 蝼蚁:比喻平凡、渺小的人,诗中作者自指。
  26. 神龙:比喻朱元璋等开国帝王。

翻译

战乱已经被彻底清除平定,华夏大地的百姓终于有了可以依靠归向之处,心中满是畅快。 山海都来归附这强大的军队,星辰图案绣在帝王高贵的礼服之上。舜帝和周文王开创的千年太平盛世般的治理,商汤王与周武王那样一时显赫的威名。如今国运昌盛如同掌控着永恒的天地,彰明发扬着如日月般的光辉。曾经威严的山陵现在显得深远寂静,寝殿也已变得朦胧迷濛。我这平凡之人空自瞻拜陵寝,而那如神龙般的开国帝王早已奋飞而去,建立了伟大功绩 。

赏析

这首诗是倪岳拜谒明孝陵时所作,追思明太祖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开篇通过“烽烟从荡涤,华夏惬依归”描绘了战乱平息后百姓安定的景象,奠定了全诗缅怀与赞叹的基调。颔联“海岳趋戎马,星辰上衮衣”以宏大的意象展现了朱元璋的军事力量与帝王威严,仿佛整个天地都在簇拥、臣服于他。颈联则借古喻今,将朱元璋的功绩同舜帝、周文王的贤治以及商汤王、周武王的威名相类比,凸显其治国理政的卓越成就。“运抚乾坤永,明扬日月辉”进一步歌颂了明朝国运如乾坤长久,光辉如日月照耀。后半部分,气氛有所转变,“山陵今窅漠,寝殿故霏微”描写出孝陵如今的寂静与朦胧,引发凭吊之意;“蝼蚁空瞻拜,神龙仰奋飞”以蝼蚁自比,表达对朱元璋这位“神龙”般帝王的敬仰与追思,抒发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格局宏大,语言凝重且充满情感,借景抒情与用典相结合,将诗人对明孝陵的拜谒观感和对明太祖的尊崇之情抒发得深沉绵长 。

倪岳

倪岳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舜咨。倪谦子。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尝劝帝勤讲学、开言路、宽赋役、黜奸贪、省营造。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铨政称平。前后陈请百余事,多剔刔军国弊政,论西北用兵之害尤切,以为当重将权,增城堡,明赏罚,实屯田,以加强守备。兵部不能用。卒谥文毅。有《青溪漫稿》。 ► 4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