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niàn)四日:即二十四日。“廿”表示二十。
- 江乡:多江河的地方,水乡。
- 老客:作者自称,含有漂泊他乡之感。
- 刈(yì)麦:割麦子。
- 索租:索要田租。
- 筀(guì)笋:一种笋名。
翻译
四月的水乡,暑气还比较微弱,树林中透着寒意,我这漂泊的老人还没换上夏日衣衫。又发愁这雨下个不停,影响了割麦的农事,更何况那些前来索要田租的人自己也饿着肚子。谷秧刚露出水面,青青的还很矮小,筀笋被端上餐盘,每一个都很肥嫩。门外泥土湿滑,很深,连车辙痕迹都没有,若我不常出村与你相聚,你莫要责怪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江乡的景象和作者复杂的心境。开篇交代时令与自身状况,“暑尚微”“未更衣”渲染出江乡的清凉与诗人内心的落寞。“复愁刈麦雨不止”写出对农事的担忧,下雨会耽误收割麦子,影响收成。“况是索租人正饥”则进一步拓展愁绪,不仅农民要面对天灾,还有人饿着肚子来催租,反映出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谷秧出水青青短,筀笋登盘个个肥”描绘江乡的田园之物,与前文的愁绪形成对比,给画面带来一丝生机与美好。最后一句“门外泥深无辙迹,相从莫怪出村稀”,因雨而泥深路难行,无法常去相聚,流露出对友人的歉意和彼此情谊的珍视。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生活困境的如实描写,又饱含个人情感,自然质朴,意境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