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

东篱卉物尽禁霜,别吐菁英上柘黄。 衣白山人遥已辨,求仙金母路何长。 玉杯上寿无灵草,潭水延龄有异香。 野老祇堪闲自把,涧毛宁敢献君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篱:原指东边的篱笆,常代指种菊之地,后也泛指田园。这里代指花坛等花卉生长处 。
  • **卉物:泛指花草树木 。
  • **禁霜:指经得起霜打,耐霜寒之意 。
  • **菁英:精华,这里指万寿菊的美好花叶 。
  • **柘黄(zhè huáng):是一种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黄色,这里借指万寿菊的颜色为赤黄色 。
  • **衣白山人:穿白色衣服的隐士,这里是诗人以隐士自指 。
  • **金母: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 。
  • **玉杯上寿:用玉杯敬酒祝寿 。
  • **灵草:神草,据说服用能长生 。
  • **潭水延龄:可能是指某种在深潭边生长的草木有延长寿命的功效 。
  • **野老:诗人自指,表示自己是乡野老人 。
  • **祇(zhǐ)堪:只能够 。
  • **:手持,这里是手持万寿菊之意 。
  • **涧毛:山间水泽边的草木,这里指万寿菊 。

翻译

东边篱笆处的花草都能经得住寒霜的侵袭,而万寿菊却独自绽出精华,呈现出赤黄的色彩。身穿白衣的我在远处已将它辨认出来,想要像神仙西王母求仙路却是何等漫长。用玉杯为长辈祝寿却没有那种神奇的长生仙草,深潭边延长寿命的草木有着奇异的香味。我这乡野老人只适合悠闲地自己手持欣赏这万寿菊,哪敢将这山间的花草献给君王呢。

赏析

这首诗以万寿菊为描写对象,诗人用东篱中的其他卉物经受霜寒作为铺垫,突出万寿菊独特的色泽——柘黄,展现出万寿菊的与众不同。“衣白山人遥已辨”表明诗人作为隐士对万寿菊独具慧眼。求仙金母一句,将万寿菊与神奇的神话联系起来,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玉杯上寿无灵草,潭水延龄有异香”则从对生命的祈愿角度,说虽没有长生灵草,但万寿菊有着潭水边草木的异香。最后诗人以“野老祇堪闲自把,涧毛宁敢献君王”,把自己和君王区分开来,写出了一种平凡闲适又带有淡泊谦逊的心境,既表达了自己对万寿菊自赏的惬意,又侧面反映出其不追逐功名利禄的洒脱,整首诗借万寿菊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在又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意境 。

彭孙贻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仲谋,一字羿仁。明拔贡生。父以守土死于赣州,奔走求遗骸,布衣蔬食二十余年。后家居不出。诗词均工。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茗斋诗馀》等。 ► 35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