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鱼遇河泣

枯鱼未登俎,河之水溅溅。 非鱼能跋扈,罔疏目以宽。 涸泽绝虾䱉,鲂鳏故罹患。 不惜肆中居,焚炙奉君飧。 鱼枯河亦竭,河伯无一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枯鱼干鱼
  • 登俎(zǔ):登上祭器或食器,这里指被做成食物。“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祭品、食物的器具 。
  •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 跋扈:本指专横跋扈,这里指鱼能自由游动。
  • 罔疏渔网的网眼稀疏。“罔”,同“网”。
  • 涸泽干涸的湖泽
  • 虾䱉(shā):小虾。“䱉”,同“鲨”,小鱼。
  • 鲂(fáng)鳏(guān):皆鱼名。“鲂”,鳊鱼的古称;“鳏”,这里指一种大鱼 。
  • 罹患(lí huàn)遭受灾难、疾病等
  • 肆中:市场,店铺。
  • 飧(sūn):熟食,饭食。
  • 河伯:传说中的黄河水神,这里代表掌管河流的神灵。

翻译

干鱼还未被送上食器,河水依旧流淌,发出溅溅的声响。并非这些鱼儿能在河中肆意纵横,只因为渔网的网眼宽大稀疏,使它们得以暂存性命。干涸的湖泽里虾蟹小鱼都已绝迹,鲂鳏等大鱼因此也遭遇了灾祸。这些鱼哪怕成为市场上售卖的货品也不觉得可惜,甘愿被人烹饪后,成为人们饭桌上的美食。如今鱼儿干死,河水也枯竭了,可那河伯却始终一言不发。

赏析

这首诗以鱼喻人,借物抒情,富有深刻的寓意。开篇描绘枯鱼与流淌河水的情景,为全诗奠定基调。接着通过“非鱼能跋扈,罔疏目以宽”暗示一种短暂的“自由”或许只是源于法网的漏洞。“涸泽绝虾䱉,鲂鳏故罹患”描绘环境恶化后鱼儿的悲惨遭遇,反映出弱势群体在艰难环境中的无奈。诗人以鱼对成为盘中餐的“不惜”进一步强调社会的残酷和命运的悲惨。诗的结尾“鱼枯河亦竭,河伯无一言”,河伯的沉默象征着权威者面对悲剧的无动于衷,深化了主题,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管理者的失职,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悲愤之情,其语言质朴却内涵深刻,引人深思 。

彭孙贻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仲谋,一字羿仁。明拔贡生。父以守土死于赣州,奔走求遗骸,布衣蔬食二十余年。后家居不出。诗词均工。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茗斋诗馀》等。 ► 35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