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禅人化盐求颂

泥沙淘洗浪煎乾,一片照人冰雪寒。 意得试莲浮卤力,默知随箸入蔬盘。 万家婉婉能相助,众口调和信不难。 无像有神聊勘过,圆通眼在舌头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化盐:化缘求盐。(huà):和尚、道士向人求布施。
  • 浪煎乾(gān) :在浪涛中煎熬至干。乾,同“干”。
  • 意得:心意满足,此处指达到所求目的。
  • 试莲浮卤力:考验盐能让莲子浮起的卤水之力 。古代制盐时有通过观察莲子在卤水中的沉浮来判断盐卤浓度是否合适的方法。
  • 婉婉(wǎn):柔顺、美好貌,这里形容盐在多种菜肴中柔和地发挥作用。
  • 圆通眼在舌头端:佛教中“圆通”指领悟佛法达到圆满融通的境界, 这里说感受和领会盐味的微妙作用,就如同对佛法领悟的关键在于舌头品尝盐的滋味上。

翻译

经过泥沙淘洗,在浪涛熬煎中脱水成型的盐呀,一片晶莹似冰雪,透着清冷照人。当达到目的之时,看看它展现让莲子浮起的卤力,默默地熟知它随着筷子进入了蔬菜盘中。这盐呀,能柔和地助力万家菜肴增色添味,调和众人的口味实在不算难事。看似无形却蕴含着神奇力量,只要用心体验就能知晓,领会它精妙作用的关键就在舌头尝味之处 。

赏析

这首诗围绕“盐”展开,诗中运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盐的产生过程,从“泥沙淘洗浪煎乾”可见制盐过程的艰辛复杂。作者将盐的特性巧妙融入诗句中,“一片照人冰雪寒”通过比喻突出了盐的洁净与清冷的特质。接着“意得试莲浮卤力,默知随箸入蔬盘”,生动呈现了盐在烹饪中的作用,富有生活气息。“万家婉婉能相助,众口调和信不难”则进一步阐述盐对家庭烹饪、饮食调和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其通用性与亲和力。

诗的后半段,从具体的盐过渡到精神层面的感悟。 “无像有神聊勘过,圆通眼在舌头端” 借助盐引发了对佛法中“圆通”境界的思考与感悟,将日常生活中品尝盐味的寻常之事与对佛法高深境界的领悟相联系,蕴含了浓厚的禅意,展现了佛教修行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谛的思想。整首诗巧妙融合生活与佛理,言浅意深 。

释正觉

释正觉,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12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