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缪篆顾生(丁丑)

秦碑换枣木,传刻或失真。 讵若汉摹印,小大皆可珍。 铸金用拨蜡,琢玉同运斤。 其文虽参差,离合各有伦。 后人昧遗制,惟取字画匀。 钟鼎杂款识,古法渐以湮。 顾生习缪篆,颇见精力勤。 博采诸家体,览者多所欣。 一艺期至工,必也醇乎醇。 请君薄流俗,专一师古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讵(jù)若:哪如,怎比得上。
  2. **摹印:摹写印章。
  3. 拨蜡:即“拨蜡法”,古代制造金属铸造品的一种方法 。
  4. 运斤:挥动斧头砍削,这里指熟练地雕琢玉石。斤,斧头。
  5. **:条理、顺序。
  6. **:不明了,不了解。
  7. **遗制:前代留传下来的制度、法式。
  8. ****款识(zhì)**:钟鼎尊彝上铸刻的文字。
  9. ****湮(yān)**:埋没。
  10. 缪篆(miù zhuàn):汉王莽时所定六种书体之一,是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
  11. :轻视。

翻译

秦代的石碑改成枣木雕刻后,流传下来的刻画或许已失去本来面貌。怎比得上汉代的摹印呢,无论大小都十分珍贵。铸造金属印章采用拨蜡的方法,雕琢玉石印章如同挥动斧头般熟练。它(汉代摹印文字)的笔画虽然参差不齐,但分合都很有逻辑和条理。后代的人不了解前代的制作法度,只追求字的笔画匀称整齐。钟鼎上各种各样的铭文,古代的法则渐渐被埋没了。顾生学习缪篆这种字体,看得出投入了很多精力,十分勤奋。广泛采集各个流派的字体风格,看到他作品的人大多都感到很欣喜。一门技艺期望达到精妙的程度,那就一定要做到纯粹、精湛。请你轻视那些世俗的风气,一心一意师从古人。

赏析

这首诗是朱彝尊赠予习缪篆的顾生之作。开篇诗人先以秦碑传刻易失真与汉摹印珍贵形成对比,突出汉代摹印独特的价值,接着描述汉代铸造和雕琢印章的精妙工艺以及文字特点,展现对古代技艺的推崇。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后人不明古法、只重笔画匀整导致古代工艺渐渐失传,为引出顾生做铺垫。

诗中对顾生勤奋学习缪篆、博采诸家体给予赞赏,表达出对顾生的肯定和鼓励。“一艺期至工,必也醇乎醇。请君薄流俗,专一师古人”则是诗人对顾生语重心长的劝诫,希望他不为世俗所扰,专注于学习古人技艺,力求纯粹精湛 。整首诗围绕印章艺术展开,既有对古代艺术精髓的论述,又有对后学的殷切期望,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视。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