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意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客枕:旅人睡觉时的枕头,代表客居他乡的生活。
  • 了了:清晰明白的样子 。

翻译

雪覆盖的屋子中,一盏青灯相伴,我独自躺在枕上。眼中清清楚楚地浮现出回家的路途。故乡山间的儿女们应该正在殷切地遥望着我吧,不知道十月上旬我能不能回到家呢?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而细腻。开篇“雪屋灯青客枕孤”,描绘出一幅孤寂清冷的画面,雪夜的屋子、青色的灯光以及孤独的枕头,寥寥数语便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眼中了了见归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归乡心切,回家的路途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后两句“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诗人从自身的思念过渡到想象家中儿女对自己的期盼,这种双向的情感牵挂,使得思乡之情更为深沉。整首诗语言简洁,却在平常语句中蕴含着深深的眷恋与急切归乡的情感,触动读者对于思乡之情的共鸣。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