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

两崖悬绝倚山垠,草径低迷劣可分。 潭影乍从明处见,竹香偏向静中闻。 石林万古不知暑,茅屋四邻惟有云。 曳杖行歌羡樵叟,此生何计得随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垠(yín)**:山边。
  • 低迷:模糊不清的样子。
  • 劣可分:勉强可以分辨。
  • :忽然,突然。
  • 曳(yè)杖:拄着拐杖。

翻译

两边的山崖高悬陡峭,紧紧倚靠在山边,那长满荒草的小路模糊得勉强才能分辨出来。水中的潭影忽然从明亮之处映入眼帘,竹林的香气偏偏在静谧之中缓缓传来。那古老的石林仿佛永远不知道暑热的存在,那几间茅屋周围的邻居只有飘浮的云朵。我拄着拐杖边走边唱,满心羡慕那砍柴的老翁,这一生不知有什么办法能跟随你一同隐逸山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门一带清幽绝俗的景色。开篇通过描写两崖悬绝、草径低迷,勾勒出石门环境的幽僻。“潭影乍从明处见,竹香偏向静中闻”,视觉与嗅觉相结合,细腻地表现了此地景色的空灵静谧,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潭影的清幽与竹香的淡雅。“石林万古不知暑,茅屋四邻惟有云”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凉爽与超凡脱俗,仿若时光在此静止,只有白云相伴。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樵叟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叹自己不知如何才能追随这样的生活,透露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及对宁静简单生活的向往,将整首诗悠然超脱的意境推向高潮,展现出元好问诗作清幽冲淡、饱含深意的艺术特色 。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