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二首 其一

古木荒烟集暮鸦,高城落日隐悲笳。 并州倦客初投迹,楚泽寒梅又过花。 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 忘忧只有清尊在,暂为红尘拂鬓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叶县。
  • 荒烟:指空旷荒野的烟雾。
  • 并州倦客:作者自指,元好问为山西忻州人,古属并州。
  • 投迹:投身、托身。
  • 楚泽:古楚地有云梦等湖泽。
  • 笳(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翻译

古老的树木和荒芜的烟雾聚集着黄昏的乌鸦,高高的城池上落日西沉隐没了悲凉的胡笳声。我这个来自并州疲惫的游子刚刚投身至此,楚地湖泽边的寒梅又已经开过了花。满眼都是令人惊心的旗帜展现在这世间的路途上,关上大门面对风雪很羡慕山中人家。忘掉忧愁唯有那清醇的酒樽存在,暂且为这尘世拂去鬓发上的年华。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苍茫、悲凉而又带有淡淡愁绪的意境。首联通过古木、荒烟、暮鸦、高城、落日、悲笳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萧瑟的画面。颔联写作者自己如同倦客来到这异乡之地,而寒梅已过花期,暗喻时光流逝。颈联将热闹的尘世与宁静的山家相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中“忘忧只有清尊在”表达了借酒消愁之意,“暂为红尘拂鬓华”则透露着一种对时光和生活无奈的感慨。整体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