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竞秀图为参政杨侍郎赋

红烟霏霏云拂石,山木萧萧山鬼泣。 江岸人家失南北,两峰突兀何许来,元气淋漓洗秋碧。 画家晴景费经营,共爱移山入杳冥。 安得北风吹雨去,倚天长剑看峥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霏霏(fēi fēi):指烟雾缭绕的样子。 萧萧:形容草木凋零衰败的样子。 突兀(tū wù):高耸的样子。 元气淋漓:形容生命力旺盛,畅快而蓬勃的样子。 杳冥(yǎo míng):深远、幽暗的样子。

翻译

红色的烟雾缭绕,云雾轻轻拂过石头,山上的草木凋零衰败,山中似乎传出鬼泣之声。 江岸的人家已分不清南北方向,两座山峰高高耸立,不知从何处而来,充满生机的气息将秋天的碧空洗净。 画家为描绘晴天的景色费尽心思,人们都喜爱将这山峰移入深远幽秘的画境之中。 怎能盼来北风吹走云雨,我要倚仗长剑观看那高峻雄伟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双峰竞秀图。诗的前两句通过“红烟”“云”“山木”“鬼泣”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略带阴森的氛围。接下来描述了江岸人家的方向迷失,以及两座突兀的山峰,展现出山峰的雄伟和独特,同时“元气淋漓洗秋碧”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山峰所蕴含的生命力和清新的气息。后两句则从画家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描绘这样的美景需要精心经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清除障碍,更好地欣赏山峰的雄伟之态。整首诗意境宏大,富有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