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东皋子传后

· 苏轼
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余上者。常以谓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是二者矣。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余前,则余安得全其乐乎?故所至当蓄善药,有求者则与之,而尤喜酿酒以饮客。或曰:“子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也?”余笑曰:“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 东皋子待诏门下省,日给酒三升,其弟静问曰:“待诏乐乎?”曰:“待诏何所乐,但美酝三升,殊可恋耳!”今岭南法不禁酒,余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得酒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遗余,余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矣。然东皋子自谓“五斗先生”,则日给三升,救口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余者,乃日有二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 东皋子与仲长子先游,好养性服食,预刻死日自为墓志,余盖友其人于千载,则庶几焉。 ——《东坡题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皋子: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
  • 合(gě):古代容量单位,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
  • 浩浩焉:广大开阔的样子。
  • 落落焉:豁达、畅快的样子。
  • 酣适:畅快舒适。
  • 斛(hú):旧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翻译

我整天喝酒,也不过五合,天下不能喝酒的人,没有超过我的。然而我喜欢别人喝酒,看到客人举起酒杯慢慢喝酒,那我心中就觉得广大开阔又豁达畅快,那畅快舒适的感觉,甚至超过了客人。闲居时没有一天没有客人,客人来了没有不摆酒的,天下喜欢喝酒的人,也没有超过我的。常常认为人最大的快乐,没有比得上身体没有病并且心里没有忧虑的,我却没有这两样。然而有具备这两样的人到我面前,那我怎么能完全享受自己的快乐呢?所以到哪里都应当储备好药,有求药的人就给他,而且特别喜欢酿酒来招待客人。有人说:“你没有病却储备很多药,不喝酒却酿造很多酒,劳累自己来为别人,为什么呢?”我笑着说:“有病的人得到药,我为这觉得身体轻松;喝酒的人被酒困扰,我为这感到畅快舒适,这都是专门为自己啊。” 东皋子在门下省待诏,每天供给酒三升,他的弟弟王静问他:“待诏快乐吗?”他说:“待诏有什么快乐,只是那美酒三升,特别让人留恋罢了!”现在岭南法律不禁止喝酒,我自己已经能够酿酒,每月用一斛米,可以得到六斗酒。而南雄、广州、惠州、循州、梅州这五个太守偶尔也送酒给我,我大概计算所得到的酒,大概超过东皋子了。然而东皋子自称“五斗先生”,那每天供给三升,拯救嘴巴都来不及,怎么能顾及到客人呢?像我这样的,就有每天二升五合进入乡野人和道士腹中了。 东皋子和仲长子光先前交游,喜欢修养性情服食丹药,预先刻好了自己去世的日子并自己写了墓志,我大概和他在千年之后成为朋友,也差不多和他一样了。

赏析

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对饮酒的独特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他自嘲酒量不大却喜好他人饮酒,体现出他的豁达与对生活乐趣的独特追求。文章还通过与东皋子的对比,突出自己酿酒、待客的慷慨。同时,苏轼对东皋子等前人的提及,传达出他对古代贤人的向往和自身的一种寄托。整体语言活泼自然,充满趣味,将苏轼率真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