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摹燕郭尚父图

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②,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此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入人神会耳。 ——《豫章黄先生文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mó):照着样子写或画,这里指临摹。 燕郭尚父:即唐朝名将郭子仪,被封为尚父,这里的“燕郭尚父”应是画作描绘的对象。 李伯时: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字伯时。 李广夺胡儿马:指画作描绘的是汉代名将李广抢夺匈奴少年马匹的场景。 :比划,这里指向着追来的骑兵做出射箭的样子。 观箭锋所直:看箭锋所指向的地方。 画格:绘画的格调、风格。 关纽:关键,这里指创作文章与绘画在要把握神韵这方面道理相同。

翻译

凡是书画作品都应当注重观赏它的韵味。过去李伯时为我画了一幅《李广夺胡儿马》的画,画面中李广挟持着匈奴少年向南方疾驰,拿起匈奴少年的弓,把弓拉满,做出准备射击追来骑兵的姿势。观看箭锋所指向的地方,感觉箭射出去的话,人马都会随着弓弦声响而中箭。李伯时笑着说:“要是让一般人来画,就会画成射中追来的骑兵了。”我因此深深领悟到绘画的格调。这和创作文章是同一个关键要点,只是很难让一般人在内心领会罢了 。

赏析

这篇短文通过讲述李伯时所画“李广夺胡儿马”图的精妙之处,阐述了书画应当注重“韵”这样一个观点。作者以李伯时独特巧妙的构思,突出画作不是直白地表现射中追骑,而是营造出一种箭未发却有着强大威慑力的神韵,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并且由此联想到文章创作,认为书画与文章在追求神韵这件事上有着共通之处。这种将不同艺术形式进行类比阐述的方式,拓宽了艺术欣赏和创作的视角,体现出作者对艺术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短短文字,却蕴含着对艺术创作本质的深邃思考,对于后世理解和探讨艺术的内涵与审美标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