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李伯时山庄图后
注释
- 龙眠居士: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
- 信足而行:随意行走。
- 画日者常疑饼:画太阳的人常常把太阳画成饼的样子,比喻拘泥常理反而失真。
- 天机之所合:指人的本性与自然万物相互契合。 天机(tiān jī):人的天性、本性。
- 百工:各种工匠。
- 华严相:佛教中描绘的华严境界中的佛像。
翻译
有人说:龙眠居士创作《山庄图》,让后来进入山中的人随意行走,自然就找到路径,就好像见到了自己梦里的景象,又好像领悟了前世的记忆;看到山中的泉水、石头、花草、树木,不用询问就知道它们的名字;遇到山中打渔、砍柴的隐士,不必打听名字就能认出他们。这难道是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的人才能做到的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的。画太阳的人常常把太阳画成饼的样子,这并不是忘记了太阳的模样。人在喝醉的时候不会用鼻子去饮水,在梦中不会用脚趾去抓取东西,这是人的本性与自然的契合,不是刻意勉强就能记住的。龙眠居士在山中的时候,不执着于某一样事物,所以他的精神能与万物交融,他的智慧能与各种技艺相通。即便如此,具备了道还需要有技艺。只有道而没有技艺,那么事物虽然在心里有了形象,却无法通过手表现出来。我曾见过龙眠居士画的华严佛像,都是凭自己的意念创作而与佛法高度契合。佛菩萨宣扬的,居士用画表现出来,就像是出自同一个人的作为,何况是他画自己亲眼见到的景象呢!
赏析
这篇跋文通过对李伯时所绘《山庄图》高度逼真、生动精妙特点的探讨,阐述了苏轼对于艺术创作中“道”与“艺”的深刻见解。文中先用他人对《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等神奇效果的描述,引发对画家能力的疑问。回答则从自然常理“画日者常疑饼”“醉中不以鼻饮,梦中不以趾捉”类比,说明画家靠的是“天机之所合”,即与自然本性的契合。进而指出李公麟在山中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此为“道”。但仅有“道”还不够,还需“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强调了技艺在将内心意象转化为具体作品中的重要性。最后以李公麟画华严相为例,说明其道艺合一,不但能准确表现他人宣扬的佛法,更能出色描绘自己所感知的事物。全文见解独特深远,论证深入浅出,体现出苏轼对艺术创作规律的精彩把握和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