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图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
风吹絮雪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缣(jiān)书:用绢帛写成的书信。
- 回文锦:织有回文诗的锦。
翻译
春晚过后只余落花与碧草,夜晚清凉低悬的月亮照着半枯的梧桐树。人随着远去的大雁来到边城的暮色中,细雨映照着稀疏的帘子,绣阁中空空荡荡。红色的手用素丝织就千字锦,故人新谱的曲子让人九曲回肠。风吹起如絮的雪让人愁绪萦绕骨间,泪水洒在绢帛书信上只恨不能见到郎君。羞于看那一首回文锦,这锦就像卓文君别后的恨意那般深沉。头发花白独自吟诵悲伤赋的人,极度愁苦就如同断了弦的琴。
赏析
这首诗以春晚、夜月等景色营造出清冷的氛围,通过边城暮景、空荡绣阁等场景描写,烘托出一种哀怨、凄凉的情感基调。诗中描述了女子用素丝织锦表达情谊,以及借曲抒怀,展示了对远方郎君的思念和哀怨。“风吹絮雪愁萦骨”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深重。结尾以回文锦和断弦琴作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伤的情绪,表达了人生的愁苦与无奈。整体意境凄美,情感真挚细腻。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荷华媚 · 荷花 》 —— [ 宋 ] 苏轼
- 《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 —— [ 宋 ] 苏轼
- 《 殢人娇 · 小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 —— [ 宋 ] 苏轼
- 《 十月十六日记所见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 》 —— [ 宋 ] 苏轼
- 《 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宫烛法酒,书呈同院 》 —— [ 宋 ] 苏轼
- 《 祷雨社稷四首 其四 后稷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