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庵记
注释
- 中涓:官名,古代帝王近身的侍从官。
- 黄冠:道士之冠,这里指道士。
翻译
从前的太监范养民,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城徒步来到华山做了道士。过了几年,才能够在西峰的左边盖了一所房屋,起名叫复庵。华山下面的贤能之士大夫大多和他交往;环绕华山的人们都信任尊敬他。但范君本来不属道家之流。他小时候读书,喜欢《楚辞》、诸子以及经史,涉猎很广,曾任东宫太子伴读。正当李自成挟持东宫太子和二王出逃的时候,范君知道他们一定会向西逃去,于是抛弃自己家跑到关中,打算尽自己的职守。但太子不知到哪里去了,范君就当了道士。 华山的悬崖顶上,有松树可以遮荫,有地可以种菜,有泉水可以提水,不向官府纳税,也不隶属于道观的籍册。华山下面的人有时送来木材,帮助他建成了这个庵并住在这里。有三间屋子,朝东用来迎接日出。 我曾在他的庵里住过一晚,打开门远望,黄河的东边,雷首山苍翠高耸,那是伯夷、叔齐采薇饿死的地方,好像在那里拱手作揖互相谦让,这本来就是范君所仰慕而要去效仿的。从这里再向东,那是汾水弯曲的地方,绵上山在云烟之外隐隐出现,好像能够看见;介子推追随晋公子重耳,后来重耳返国后他隐居于此,这也是范君有的志向却没能实现的。再从此向东,太行、碣石之间,是宫廷宫殿和陵墓所在之地。离去那样遥远,极目远望也看不到了,大家都悲伤流泪! 写了这篇记,留在山中。后来的君子登上这座山的,不要忘记范君的志向。
赏析
这篇《复庵记》以简洁的文字记叙了范养民的经历和他所建复庵的情况。通过描述范养民弃家追随太子却未能遂愿而选择出家,展现了其忠诚和无奈。文中还描述了复庵的环境及周围景色,同时提及与伯夷、叔齐、介子推相关的地点,暗示了范养民的高尚志向和情怀。作者通过记叙此事,既表达了对范养民的敬意,也希望后人能铭记其志向。整体行文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在简单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