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
注释
- 垓(gāi)下:地名。
- 骓(zhuī):毛色苍白相杂的马。
- 虞:项羽的宠妃虞姬。
- 绐(dài):欺骗。
- 刈(yì)旗:砍倒军旗。
- 披靡(mǐ):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溃败。
- 嗔(chēn)目:发怒时睁大眼睛。
- 辟(bì)易:退避,惊退。
- 亭长:秦汉时的基层官吏。
- 舣(yǐ)船:使船靠岸。
翻译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包围。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起了楚歌,项羽于是大惊说道:“汉军都已经把楚地全部占领了吗?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就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个美人叫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匹骏马叫骓,项羽一直骑着。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唱了几遍,虞姬也应和着一同歌唱。项羽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骑马跟随的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包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骑兵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羽到达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往左走,就陷入了大片沼泽地中,因此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骑。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败,所攻击的敌人都臣服,从来没有失败过,于是才称霸拥有天下。然而今天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啊。今天肯定是必死无疑了,愿意为各位痛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次战胜他们,为各位冲破包围,斩杀敌将,砍倒军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于是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重重包围。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斩杀他们的一员大将。”命令四面骑马飞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边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喊着飞驰直下,汉军都溃败散乱,于是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将,追赶项羽,项羽瞪大眼睛呵斥他,赤泉侯人和马都受到惊吓,倒退了好几里。项羽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里,于是又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他们。项羽又骑马飞驰,又斩杀了汉军一名都尉,杀死了几十上百人,再次聚集他的骑兵,仅仅损失了两匹马。项羽就对骑兵说:“怎么样?”骑兵们都伏下身说:“正如大王所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靠岸等待,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人,也足够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来,就没法渡江了。”项羽笑道:“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挺进,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而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内心就不感到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对项羽,指着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说:“我听说刘邦用千金和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送给你个人情吧。”于是就自刎而死。
赏析
这篇描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其场景壮烈悲慨。先是四面楚歌中项羽的无奈与悲叹,凸显出他在困境中的凄凉。他的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展现出他的英雄气概与对命运的不甘。接着描写他在战场上的神勇,尽管处于绝境,仍能奋勇杀敌,“嗔目而叱之”更是显示出他的威猛。最后在面对乌江亭长时,他放弃渡江,显示出他的高傲与对失败的坦然。其宁愿战死也不愿苟且偷生,体现了他的英雄气节。整篇文章通过对项羽在绝境中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这位悲剧英雄的形象。

司马迁
司马迁的其他作品
- 《 三十世家 · 外戚世家 》 —— [ 汉 ] 司马迁
- 《 七十列传 · 大宛列传 》 —— [ 汉 ] 司马迁
- 《 十表 · 秦楚之际月表 》 —— [ 汉 ] 司马迁
- 《 七十列传 · 日者列传 》 —— [ 汉 ] 司马迁
- 《 七十列传 · 张丞相列传 》 —— [ 汉 ] 司马迁
- 《 十表 · 惠景间侯者年表 》 —— [ 汉 ] 司马迁
- 《 十表 ·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 —— [ 汉 ] 司马迁
- 《 史记 · 陈涉世家 》 —— [ 汉 ]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