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原墓志铭

呜呼!道之不明邪,岂特教之不至也?士亦有罪焉。呜呼!道之不行邪,岂特化之不至也?士亦有罪焉。盖无常产而有常心者①,古之所谓士也。士诚有常心以操圣人之说而力行之,则道虽不明乎天下,必明于己;道虽不行于天下,必行于妻子。内有以明于己,外有以行于妻子,则其言行必不孤立于天下矣。此孔子、孟子、伯夷、柳下惠、扬雄之徒所以有功于世也。呜呼!以予之昏弱不肖,固亦士之有罪者,而得友焉。 予友字逢原,讳令,姓王氏,广陵人也。始予爱其文章,而得其所以言;中予爱其节行,而得其所以行;卒予得其所以言,浩浩乎其将沿而不穷也,得其所以行,超超乎其将追而不至也。于是慨然叹,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予将友之而不得也。呜呼,今弃予而死矣,悲夫! 逢原,左武卫大将军讳奉諲之曾孙,大理评事讳珙之孙,而郑州管城县主簿讳世伦之子。五岁而孤,二十八而卒。卒之九十三日,嘉祐四年九月丙申,葬于常州武进县南乡薛村之原。夫人吴氏,亦有贤行。于是方振也,未知其子之男女。铭曰: 寿胡不多?天实尔啬。曰天不相②,胡厚尔德?厚也培之,啬也推之,乐以不罢,不怨以疑。呜呼天民③,将在于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常产:固定的产业。
  • 常心:指坚守圣人之道的心。
  • 相(xiàng):帮助。

翻译

哎呀!道不能昌明啊,难道只是教化没有达到吗?士也有责任啊。哎呀!道不能施行啊,难道只是化育没有做到吗?士也有责任啊。大概没有固定产业却有坚守之心的人,就是古代所说的士。士如果真有坚守之心来秉持圣人的学说并且努力践行,那么道即使不能在天下昌明,必定在自己心中昌明;道即使不能在天下施行,必定能在妻子儿女身上施行。内心有在自己这里昌明,外在能在妻子儿女身上施行,那么他的言论和行为必定不会在天下孤立无援了。这就是孔子、孟子、伯夷、柳下惠、扬雄这些人所以对世间有功劳的原因啊。哎呀!凭我昏昧柔弱没有才能,本来也是有责任的士,却有幸结交了一位朋友。 我的朋友字逢原,名令,姓王,是广陵人。开始我喜爱他的文章,而理解了他所说的;后来我喜爱他的节操品行,而理解了他的行为;最后我理解了他所说的,广大啊好像要沿袭下去没有尽头,理解了他的行为,高远啊好像要追随却达不到。于是慷慨叹息,认为能够担当世间重任并且对天下有功劳的人,将会是他,我想要与他成为朋友却没能做到。哎呀,如今他舍弃我而去世了,可悲啊! 逢原,是左武卫大将军名奉諲的曾孙,大理评事名珙的孙子,郑州管城县主簿名世伦的儿子。五岁就成了孤儿,二十八岁就去世了。去世后的九十三天,嘉祐四年九月丙申日,安葬在常州武进县南乡薛村的高地。他的夫人吴氏,也有贤良的品行。在这时候事业刚兴起,还不知道他们儿子是男是女。铭文说: 寿命为何不长久些?上天实在吝啬。说上天不帮助,为何又厚待他的品德?厚德来培育,吝啬来摧折,快乐而不停歇,不埋怨也不疑惑。哎呀这上天之子,将会在这里!

赏析

这篇墓志铭主要表达了王安石对友人王逢原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赞扬。文章先从道的不明和不行谈起,指出士也有责任,强调了有坚守之心的“士”的重要性。然后详细讲述与王逢原的结识以及对他的赏识,对其文章、节行和才华表示赞美。虽叹息他英年早逝,但认为他具备担当重任和有功于世的潜质。最后叙述王逢原的家世及安葬情况。整篇文章语言深沉真挚,体现了王安石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早逝的悲痛和惋惜之情。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