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至虞山谒受之师同游剑门
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
藤垂涧易涉,竹密径微凉。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静闻天籁发,忽风林禽翔。
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
巘崿争突兀,青翠更苍茫。
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旁。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巉(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
- 穹苍:天空。
- 巘(yǎn)崿(è):山峰。巘,大小成两截的山;崿,山崖。
翻译
暮春三月的时候,我来到虞山拜谒受之老师,然后一起游览剑门。西边的山峦是多么的高峻呀,那高耸险峻的山岩仿佛要碰到天空。山涧边藤蔓垂落,使得走过山涧变得轻松容易;竹林茂密,走在小道上感觉微微凉爽。烟雾笼罩的树林使得田野愈发秀丽,春风轻拂,走在长满青草的路上都弥漫着芳香。高大的树木依傍着高高的山峰,流动的泉水从绝壁上长长地挂落。松涛的声音令我心情愉悦,阵阵松风轻轻吹动我的衣裳。安静地能听到大自然的美妙声音传来,忽然间又看到林中鸟儿轻快飞扬。夕阳已经落在西边的山岭上,洁白的云朵悠悠飘过石桥。高耸的山峰争先突出,山上那片青翠之色更加辽阔迷茫。等到尽兴之后我们才下山,归来的鸟儿已经栖息在池塘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虞山剑门的美妙风光。诗开篇便以“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气势磅礴地展现出山的高峻。接着,通过对山间藤、竹、树、风、泉、鸟等诸多景物细腻地描写,如“藤垂涧易涉,竹密径微凉”“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等,从触觉、嗅觉、视觉等多个角度带给读者丰富的美感。“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则勾勒出一幅刚劲又灵动的山水画面。在描写游玩过程中,“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自然地融入诗人的情感与体验,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沉浸于美景之中的惬意。诗的后半部分,“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描绘出色彩绚丽又静谧悠远的黄昏之景,“巘崿争突兀,青翠更苍茫”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宏大与深远。最后以“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旁”收笔,既点明了游玩结束,又呈现出一种悠然的意境,全诗情景交融,将虞山剑门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愉悦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
郑成功
明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不久病卒。
► 4篇诗文
郑成功的其他作品
- 《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 —— [ 明 ] 郑成功
- 《 复台 》 —— [ 明 ] 郑成功
- 《 越旬日复同孙爱游桃源涧 》 —— [ 明 ] 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