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公晦叔往廉州以诗送之

· 陈渊
宗之潇洒玉为颜,叔夜粗疏万事宽。 天与海边尝瘴疠,意令他日惯艰难。 功名自古谁能必,忠孝于今众所观。 志士杀身当不顾,小人怀土但求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宗之:这里借指友人,形容友人有着像宗之(崔宗之,唐代美男子)一样潇洒的风姿。
  • 玉为颜(yù),容貌如同美玉般美好,形容容貌英俊。
  • 叔夜:嵇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此处也是借指友人,用嵇叔夜不拘小节、豁达的品性来类比友人。
  • 粗疏:指心胸豁达,不拘小节。
  • 天与:上天给予。
  • 尝瘴疠瘴疠(zhàng lì),感受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空气 ,意思是经历恶劣的环境。
  • :必定实现,得到保证。
  • 怀土怀(huái),留恋乡土。

翻译

你潇洒非凡容貌如玉般俊朗,有着如同嵇叔夜般豁达不拘的胸怀。上天让你前往海边去经历瘴疠之苦,或许是想让你将来能够习惯各种艰难。自古以来功名哪能有必然的保障呢,但是忠孝在如今却是众人有目共睹应该坚守的。有志之士为了正义即使舍弃生命也毫不犹豫,而小人只知道留恋乡土一心寻求安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前往廉州时所写。开篇以两个不同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来比喻友人,凸显出友人潇洒且豁达的性格特征。“天与海边尝瘴疠,意令他日惯艰难”一句,诗人看似在说这是上天有意让友人去经历艰难困苦,实则表达出对友人遭受远行到恶劣之地(廉州在当时属偏远且环境不佳的地方)的安慰,认为这是对友人人生的一种历练。 “功名自古谁能必,忠孝于今众所观”辩证地看待了功名与忠孝,指出功名难以保证,而忠孝才是应当坚守的价值观。最后“志士杀身当不顾,小人怀土但求安”通过鲜明的对比,凸显出诗人对友人作为有志之士敢于闯荡的赞美与鼓励 ,同时也表明不管面临何种艰难,都应有高尚的品格和志向。整首诗兼具对友人品德的赞扬、离别的安慰以及对其价值观的引导,情感丰富。

陈渊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 4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