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家藏灵飞经真迹

狐鸣篝火眩妖符,巨石风刀事有无。 敢遣过江衣褶在,烽烟澒洞满皇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飞经: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
  • 翁同和:晚清政治家、书法家。
  • 狐鸣:指用像狐狸鸣叫一样的声音来迷惑人。
  • 篝火:用竹笼罩着的火。
  • :迷惑、迷乱。
  • 妖符:邪恶的符咒。
  • 巨石风刀:比喻形势的险恶或艰难。
  • 敢遣:怎敢派遣。
  • 衣褶:衣服的褶皱。
  • 烽烟:指战争或战乱的烟火。
  • 澒(hòng)洞:弥漫无际。
  • 皇都:京城,首都。

翻译

用像狐叫和篝火搞出的迷惑人的邪恶符咒,如巨石和狂风般险恶的事情不知是否存在。怎敢让渡过江的衣服褶皱还在,战争的烟火弥漫无际充满了京城。

赏析

这首诗可能表达了对某种神秘或怪异现象以及当时社会局势复杂动荡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狐鸣篝火”“妖符”等营造出神秘而不安的氛围,“巨石风刀”则强化了局势的严峻和艰难。以“敢遣过江衣褶在”暗示一些过往的存在或延续,而“烽烟澒洞满皇都”更是生动地描绘出京城被战乱烟火所笼罩的情景,反映出一种对动荡不安状态的深深忧虑和无奈。整体意境深沉而略显压抑,引人深思。

翁同和

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 1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