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慵庵不及用韵奉寄

· 方回
东城追迹过西关,桥上纷纷送客还。 携酒踟蹰才水次,鸣珂躞蹀已云间。 摘茶贸食民尤窭,掘蕨烧畬土不閒。 细为明时问疲俗,往来亦足当游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
  • 鸣珂(míng kē):古代官员出行时,随从的马匹身上挂有铃铛,行走时发出声响,称为鸣珂。
  •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
  • 贸食:交换食物。
  • (jù):贫穷。
  • (jué):一种野生植物,其根茎可食用。
  • 烧畬(shāo shē):烧荒种地。
  • 疲俗:疲敝的民风。

翻译

我追寻着慵庵的踪迹,从东城一路走到西关,桥上人们纷纷送别归客。我带着酒,在水边徘徊不前,而那些官员的随从已经小步快走,铃声在云间回响。摘取茶叶交换食物,百姓生活尤为贫困,挖掘蕨根,烧荒种地,土地从未闲过。我细心地询问着这个时代疲敝的民风,这样来回奔波也足以当作是游山玩水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追寻友人慵庵未果的情景,通过桥上送客的繁忙和官员随从的鸣珂声,展现了社会的繁华与喧嚣。诗中“摘茶贸食”与“掘蕨烧畬”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辛,而“问疲俗”则体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心。最后,诗人以奔波劳碌的旅途自比游山玩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