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诗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杨泰之见和复次韵二首

· 方回
空经虚纬费来之,弦急常由瑟柱危。 壮似阴山歌敕勒,悲于易水和渐离。 崎岖万古无穷事,酩酊重阳几句诗。 剩喜故人会吾意,东篱何日酹残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空经虚纬(kōng jīng xū wěi):形容事物空洞无实,虚有其表。
  • 瑟柱(sè zhù):古琴瑟上的弦柱,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
  • 阴山歌敕勒(yīn shān gē chì lè):指古代北方民族的歌曲,阴山是古代北方的一座山,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 易水和渐离(yì shuǐ hé jiàn lí):易水是古代一条河名,渐离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在易水边告别,渐行渐远。
  • 崎岖(qí qū):形容道路不平坦,比喻世事艰难。
  • 酩酊(mǐng dǐng):形容醉酒的样子。
  • 东篱(dōng lí):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代田园生活。
  • (lèi):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翻译

事物空洞无实,费力地来到这里,弦音急促常因瑟柱危险。 壮似北方民族的歌曲,悲于荆轲在易水边的告别。 世事艰难,无穷无尽,醉酒后重阳节的几句诗。 幸喜故人能领会我的心意,何时能在东篱下祭奠残枝。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空洞无实事物的描绘,以及对北方民族歌曲和荆轲刺秦王故事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艰难的感慨。诗中“崎岖万古无穷事”一句,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曲折和人世的艰辛。末句“东篱何日酹残枝”则寄托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