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氏义门

· 方凤
人爱渭水清,毕竟河流浑。 不知黄虞世,何处觅旌门。 旌门纵百世,岂能外彝伦。 祇因风气漓,遂表为义民。 麟溪有寒泉,西流类拖绅。 泉声遍塞耳,乱却牝鸡晨。 夜帐泼烟黑,秋缸吐火红。 六世孝友家,元属书声中。 烂银铺作榜,绰楔何崔崔。 户神似相语,莫遣阿奴来。 人心一遭蛊,五官皆作魔。 不赓斯干诗,却听燃萁歌。 兄弟本一气,为利分汝尔。 借问嗜利人,千载得不死。 鸱鸮巢满林,何地不感恻。 若非慈乌啼,血泪收不得。 我身亲乃有,况此身外物。 世人果何思,肝胆每相贼。 当年朱两轓,回首血在颐。 争如义门鬼,千载不馁而。 何人非杨椿,如椿能几人。 祇缘本心死,所以有缁磷。 大树大十围,枝叶日敷蕃。 愿培百尺土,庇此千岁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虞世:指古代的黄帝和虞舜时代,这里泛指古代。
  • 旌门:古代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门第。
  • 彝伦:常理,指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关系。
  • 风气漓:风气败坏。
  • 义民:指有德行、有义气的百姓。
  • 麟溪:地名,此处指郑氏家族所在地。
  • 拖绅:形容水流缓慢,如同拖着长长的衣带。
  • 牝鸡晨:比喻妇女掌权,这里指不良风气。
  • 秋缸:秋天的灯火。
  • 烂银铺作榜:形容榜单光彩夺目,如同铺满了银子。
  • 绰楔:门楣上的装饰物。
  • 阿奴:指家中的奴仆。
  • 五官皆作魔:五官指人的五种感官,这里形容人心败坏,感官也变得邪恶。
  • 斯干诗:《诗经》中的一篇,这里指正直的诗歌。
  • 燃萁歌:指不正当的歌曲,萁是豆秸,燃萁比喻不正当的行为。
  • 嗜利人:贪图利益的人。
  • 鸱鸮:猫头鹰,常用来比喻恶人。
  • 慈乌:慈祥的乌鸦,这里指有德行的人。
  • 血泪:比喻极大的悲伤或牺牲。
  • 肝胆每相贼:比喻人与人之间互相伤害。
  • 朱两轓:红色的车轮,这里指高官显贵。
  • 馁而:饥饿的样子。
  • 杨椿:人名,这里指有德行的人。
  • 缁磷:黑色和白色,比喻善恶分明。
  • 敷蕃:茂盛。

翻译

人们虽然喜爱渭水的清澈,但终究河流会变得浑浊。不知道在古代的黄帝和虞舜时代,哪里能找到表彰忠孝节义的门第。即使这样的门第能延续百世,难道能超越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关系吗?只因为风气败坏,所以才有了表彰有德行、有义气的百姓。麟溪有一股寒泉,水流缓慢,如同拖着长长的衣带。泉声遍布四周,掩盖了不良风气。夜晚的帐篷里烟雾缭绕,秋天的灯火闪烁着红色的光芒。这是一个六代孝友的家庭,书声琅琅。榜单光彩夺目,门楣上的装饰物高大而华丽。门神似乎在说话,不要让家中的奴仆来。人心一旦败坏,感官也变得邪恶。不再吟唱正直的诗歌,却去听那些不正当的歌曲。兄弟本是一体,因为利益而分你我。问问那些贪图利益的人,千载之后他们能不死吗?猫头鹰占据了满林,哪里不感到悲伤。如果不是有德行的人在呼唤,那些悲伤的泪水就无法收回。我亲身经历的尚且如此,何况这些身外之物。世人究竟在想什么,肝胆相照却互相伤害。当年高官显贵的车轮,回首时血迹斑斑。争如义门的鬼魂,千载不饿。哪个人不是杨椿,像椿树那样的人能有多少。只因为本心已死,所以才会有善恶分明。大树有十围粗,枝叶茂盛。愿培植百尺高的土壤,庇护这千年的根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郑氏家族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道德和家族美德的赞美。诗中,“旌门”、“义民”等词汇体现了对忠孝节义的推崇,而“风气漓”、“牝鸡晨”等则反映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作者通过对比,强调了坚守道德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家族美德的颂扬,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和传承的愿望。诗的结尾,通过对大树的比喻,寄托了对家族根基稳固、世代传承的美好祝愿。

方凤

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