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宾旸令郎

· 方回
盛名从昔起寒微,逆旅萧条未必非。 政可夜楼观月落,不应晓枕叹霜飞。 妙年振鬣思千里,他日干霄会百围。 通介随时有中道,稍容衰老擅渔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宾旸: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令郎:对他人儿子的尊称。
  • 盛名:很大的名声。
  • 寒微:指出身贫寒。
  • 逆旅:旅馆,这里指旅途中的生活。
  • 政可:正可,正好可以。
  • 夜楼:夜晚的楼阁。
  • 晓枕:清晨醒来时依靠的枕头。
  • 妙年:青春年少时。
  • 振鬣:比喻年轻人精神振奋,鬣(liè)指马颈上的长毛。
  • 干霄:直冲云霄,比喻志向高远。
  • 百围:形容树木粗大,这里比喻事业或成就的宏大。
  • 通介:通达与耿直,指人的性格。
  • 中道: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
  • 稍容:稍微容许。
  • 衰老:年老体衰。
  • 擅渔矶:擅长在渔矶上垂钓,渔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翻译

从过去起,你的名声就从贫寒中崛起,旅途中的简陋生活未必不是好事。 正适合在夜晚的楼阁上观赏月落,不应在清晨醒来时感叹霜降。 青春年少时,你精神振奋,志向千里;将来,你的成就将会如大树般宏伟,直冲云霄。 你的性格通达而耿直,总是保持着中庸之道,即使年老体衰,也能享受在渔矶上垂钓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对宾旸儿子的赞誉之作。诗中,方回通过对比逆旅的艰辛与夜楼观月的宁静,表达了对于宾旸儿子从寒微中崛起的赞赏。他预言宾旸儿子将来必定成就非凡,同时赞扬其性格的中庸与通达。最后,方回以自己衰老时仍能享受隐居生活的愿景,表达了对宾旸儿子未来生活的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宾旸儿子的才华与志向,也体现了方回对其的深厚情谊和美好期望。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