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曹清父营生坟追和范石湖韵四首

· 方回
桑榆未迫尚东隅,诸子盈前返哺乌。 早检青囊营□□,□□丹灶著工夫。 无生话可忘言了,自祭文能信手摸。 □□□年未遑办,一抔□□□良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榆:比喻晚年。
  • 东隅:东方日出的地方,比喻还有时间。
  • 返哺乌:比喻孝顺的子女。
  • 青囊:古代医生装医书的布袋,这里指医术。
  • 丹灶:炼丹的炉灶,这里指修炼道术。
  • 无生话:指佛教中关于无生无灭的教义。
  • 忘言:指达到一种无需言语表达的境界。
  • 自祭文:自己为自己写的祭文。
  • 信手摸:随手写来,形容写作自然流畅。
  • 一抔:一捧土,指坟墓。

翻译

虽然晚年尚未迫近,但仍处于东方的日出之地,意味着还有时间。眼前满是孝顺的子女。早些时候就开始研究医术,修炼道术也下了不少功夫。对于佛教中无生无灭的教义,已经达到了无需言语表达的境界。自己为自己写的祭文,随手就能写来。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准备,但一捧土的坟墓,也是美好的规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的思考和对生死的豁达态度。诗中,“桑榆未迫尚东隅”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乐观,而“诸子盈前返哺乌”则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子女的孝顺。后两句通过对医术和道术的修炼,以及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最后,诗人以自祭文和坟墓的规划,展现了对死亡的坦然接受和对生命终结的从容安排。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