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至节以病晚起走笔戏书纪事排闷十首

· 方回
忍事宁生瘿,今谁似我能。 缺钱分灶婢,赊米乞庵僧。 恶语闻皆恕,凡诗见亦称。 平生楼百尺,非复旧陈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未: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具体指哪一年需要结合历史背景。
  • 至节:指重要的节日。
  • 走笔:形容书写迅速,这里指匆匆写下的诗句。
  • 戏书:以轻松幽默的态度写作。
  • 排闷:排解心中的郁闷。
  • 忍事:忍受事情,指忍受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如意。
  • (yǐng):一种疾病,指颈部肿大的症状。
  • 灶婢:指家中的女仆,负责厨房工作。
  • 赊米:赊账购买米。
  • 庵僧:指住在庵中的僧人。
  • 恶语:不中听的话。
  • 凡诗:普通的诗作。
  • 楼百尺:形容楼阁高大。
  • 陈登:人名,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也可能泛指旧时的自己或他人。

翻译

忍受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宁可因此生出颈部的肿块,如今还有谁能像我这样能忍受呢?缺钱到连家中的女仆都分不到足够的钱,只能向庵中的僧人赊账买米。听到不中听的话都选择宽恕,普通的诗作也得到了认可。我这一生,曾经有过高大的楼阁,但现在已不再是旧时的陈登了。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困难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态。通过“忍事宁生瘿”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接受,而“缺钱分灶婢,赊米乞庵僧”则具体描绘了生活的艰辛。诗中的“恶语闻皆恕,凡诗见亦称”展示了作者的宽容和对自己诗作的自信。最后,“平生楼百尺,非复旧陈登”则带有自嘲和怀旧的情感,表达了时光变迁、境遇转变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