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书三十首

· 方回
思诗夜无寐,佳句招不来。 不思忽有得,清晨视空阶。 昨日所未有,红叶初可枚。 小雨过庭菊,一夕粲然开。 饥雀噪檐隙,纺车响林隈。 百动各有为,此复挂我怀。 秋意美初寒,经营一衔杯。 炊仆告薪尽,空庖风捲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寐:无法入睡。
  • 粲然: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灿烂夺目。
  • :角落。
  • 经营:此处指准备或享受。
  • 薪尽:柴火用完了。

翻译

夜晚思索诗句而无法入睡,美好的词句却迟迟不来。不经意间忽然有所领悟,清晨时望着空旷的台阶。昨日还未曾有的景象,红叶初现,可以一一数来。小雨过后,庭院中的菊花,一夜之间灿烂地开放。饥饿的麻雀在屋檐缝隙中鸣叫,纺车的声音在林间角落响起。各种动静都有其作用,这些景象又挂在我的心上。秋意正浓,初寒之美,我准备享受一杯酒。炊事仆人告诉我柴火已尽,空荡的厨房里风吹起了尘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至清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不思忽有得”一句,体现了诗人创作灵感的偶然性与珍贵性。红叶、小雨、菊花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秋天的美丽与哀愁,而“饥雀噪檐隙,纺车响林隈”则巧妙地以动衬静,增强了诗的意境。结尾处的“空庖风捲埃”不仅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也增添了诗的现实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