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吊吟四首

· 方回
偶闻一人死,恻怛吁以惊。 千人万人死,能不怆厥情。 长平几性命,锐头付一坑。 亡者抱永痛,胜喜功名成。 功名岂不成,机心何时平。 人心苟若此,谁谓天好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恻怛(cè dá):悲伤,哀痛。
  • (xū):叹息。
  • 怆厥情(chuàng jué qíng):感到悲伤。
  • 长平:地名,古代战场,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
  • 锐头:指秦将白起,因其头尖如锐器。
  • 付一坑:指被集体坑杀。
  • 亡者:死者。
  • 永痛:永远的痛苦。
  • 胜喜:胜利的喜悦。
  • 功名:功业和名声。
  • 机心:权谋之心,狡诈之心。
  • 好生:爱好生命。

翻译

偶然听说有一个人死去,我感到悲伤并叹息以示震惊。当千千万万的人死去,怎能不感到悲伤呢?长平之战,多少性命,被秦将白起一坑埋葬。死者承受着永远的痛苦,而胜利者却享受着功名成就的喜悦。功名难道不是成就了吗?但那权谋之心何时能平息呢?如果人心如此,谁能说天意是爱好生命的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死亡的沉痛反思,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哀。诗人以长平之战为例,对比了死者与胜利者的命运,表达了对无辜生命消逝的哀悼和对功名欲望的批判。诗中“亡者抱永痛,胜喜功名成”一句,深刻指出了战争胜利背后的虚无和牺牲者的无尽痛苦。最后,诗人对天意的质疑,更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呼唤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和平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