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极(jí):深入,彻底。
- 皮毛:表面的东西。
- 端:确实,真的。
- 颊舌:指言语表达。
- 夔音(kuí yīn):古代传说中的音乐,这里指和谐的音乐。
- 谐(xié):和谐。
- 柷敔(zhù yǔ):古代的两种乐器,这里泛指乐器。
- 岐脉:分歧的脉络,比喻复杂的事物。
- 钩弦:调整琴弦,这里指音乐的调谐。
- 正色:纯正的颜色,这里指正统或正直的态度。
- 龋齿(qǔ chǐ):蛀牙。
- 嫣然(yān rán):美好的样子。
翻译
尚未深入到事物的表面之下,确实难以用言语完全传达。 音乐如夔音般和谐,乐器如柷敔般协调; 事物虽复杂如岐脉,却能如钩弦般调谐。 眼前所见常似有所领悟,心中所感或因此夜不能寐。 江湖之中难寻正直之色,即使蛀牙也显得美好动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深层次的理解与表达的难题。诗中“未极皮毛落”表达了深入理解事物的困难,“端难颊舌传”则强调了言语表达的局限性。后两句以音乐和乐器的和谐比喻复杂事物的内在秩序,展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的观察,即使在看似不完美的事物中,也能发现其美好之处。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独到见解。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武林书事九首 》 —— [ 元 ] 方回
- 《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 》 —— [ 元 ] 方回
- 《 皇甫巨川父年八十八母年八十四歌 》 —— [ 元 ] 方回
- 《 梅 》 —— [ 元 ] 方回
- 《 送李震鹤田侄就题其诗集 》 —— [ 元 ] 方回
- 《 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 》 —— [ 元 ] 方回
- 《 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 》 —— [ 元 ] 方回
- 《 至后承元煇见和复次韵书病中近况十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