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

· 方回
年年时节美春三,谁识湖山绿似蓝。 万户栋梁双语燕,千村桑柘两眠蚕。 鼓钟下竺寺连上,香火北高峰胜南。 除却咸平处士外,何人更此筑吟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公历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年表查询。
  • 监察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 王东溪: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节宿戒:节日期间的住宿和戒律。
  • 方回:人名,诗人自己。
  • 赵宣慰: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赵提举: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晦坛:可能是指在特定日子(如晦日,即每月的最后一天)举行的祭祀或聚会。
  • 治具:准备宴席。
  • 西方僧:来自西方的僧人。
  • 提领:官职名,负责管理事务。
  • 北人:北方人。
  • 放泉喷雪:形容泉水喷涌,如同雪花飞溅。
  • 猿掷果:猿猴投掷果实,形容山林中的自然景象。
  • 除却:除了。
  • 咸平处士:人名,可能是当时的隐士或文人。
  • 筑吟庵:建造供吟诗作赋的小屋。

翻译

每年的三月十五日,春光美好,谁不认识湖山的绿意盎然。 城市中万户人家的屋梁上,双双燕子呢喃;千村万落的桑树和柘树间,两眠的蚕儿正在休息。 下竺寺的鼓钟声接连不断,北高峰的香火比南边更为旺盛。 除了咸平处士之外,还有谁会在此建造一个供吟诗作赋的小屋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湖山的美景和节日的热闹气氛。诗中通过“绿似蓝”的湖山、“双语燕”和“两眠蚕”等生动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后两句通过对寺庙和山峰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最后一句则带有自嘲和幽默,暗示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