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 方回
树与山同黑,声喧瓦欲飞。 雷行无蚓喙,电起更萤辉。 小市收灯早,荒城击柝稀。 平生听雨意,终恐壮心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瓦欲飞:形容雨声大,仿佛屋顶的瓦片都要被风吹飞。
  • 雷行无蚓喙:雷声响亮,连蚯蚓都不敢伸出嘴来。蚓喙(yǐn huì),蚯蚓的嘴。
  • 电起更萤辉:闪电划破夜空,比萤火虫的光还要亮。
  • 小市收灯早:小镇上的集市早早地熄灭了灯火。
  • 荒城击柝稀:荒凉的城池中,打更的声音稀少。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 壮心违:违背了壮志雄心。

翻译

树木与山峦都被夜色染得漆黑,雨声喧哗,仿佛屋顶的瓦片都要被风吹飞。 雷声响亮,连蚯蚓都不敢伸出嘴来,闪电划破夜空,比萤火虫的光还要亮。 小镇上的集市早早地熄灭了灯火,荒凉的城池中,打更的声音稀少。 平生喜欢听雨声,但恐怕这样的雨夜会违背了我那壮志雄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深沉的夜雨景象,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喧嚣与人类活动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诗中“树与山同黑”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夜色的深沉,而“声喧瓦欲飞”则生动地描绘了雨势的猛烈。后两句通过对雷声和闪电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雨夜的氛围。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担心这样的雨夜会消磨他的壮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