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日水长二丈早行

· 方回
夜闻舟人呼,江水溢二丈。 岸薪随波流,救者何扰攘。 亥子十月交,地气不当上。 十日柱础汗,蝇蚊鬨帷幌。 此时肯为雪,岂不兆丰穰。 积热化滂沱,倾空泻盆盎。 前夕适醉卧,不省船背响。 涛声撼醒枕,于兹发孤想。 炎方节候乖,病叟体肤痒。 遑遑欲何之,曷日中园仰。 星斗犹粲然,晓征发双桨。 起视所泊处,馀灯煜莽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亥子:指农历十月。亥子和子都是十二地支之一,亥代表十月,子代表十一月。
  • 地气:指地下的气息或气候。
  • 柱础:柱子的基础,这里比喻地面。
  • 蝇蚊鬨帷幌:蝇蚊在帷幌间喧闹,帷幌指帐幕。
  • 兆丰穰:预示丰收。
  • 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
  • 盆盎:古代的容器,这里比喻大雨如倾盆。
  • :察觉。
  • 船背响:船底被水声所震动。
  • 撼醒:摇动使人醒来。
  • 炎方:指南方,因南方气候炎热。
  • 节候乖:节气和气候不正常。
  • 病叟:生病的老人。
  • 体肤痒:身体不适,感觉痒。
  • 遑遑:匆忙不安的样子。
  • 曷日:何时。
  • 中园仰:在中园仰望,中园指家园。
  • 粲然:明亮的样子。
  • 晓征:清晨出发。
  • 双桨:划船的双桨。
  • 馀灯煜莽苍:剩余的灯光在苍茫中闪烁。

翻译

夜晚听到船夫呼喊,江水涨了二丈高。岸边的柴薪随波流走,救援的人们慌乱不堪。农历十月,地气不应上升。十天来地面湿润,蝇蚊在帐幕间喧闹。此时若下雪,岂不是预示着丰收?积聚的热气化为大雨,倾盆而下。前夜我恰好醉卧,未察觉船底被水声震动。涛声摇醒了我,就在此时产生了孤独的思绪。南方的节气和气候不正常,我这生病的老人身体感觉痒。匆忙不安地想要去哪里,何时才能在家园中仰望天空。星斗依然明亮,清晨我划动双桨出发。起身看我所停泊的地方,剩余的灯光在苍茫中闪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上行舟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方回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气候异常的忧虑和对家园的向往。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江水暴涨和救援的混乱场景,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正常节气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