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 方回
力引豺狼噬九州,獾郎于世果何仇。 青苗法令初为祟,玉斧封疆半已休。 绍圣南行多不返,靖康北狩欲谁尤。 儿时曾读前朝史,几夜寒灯见泪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力引豺狼噬九州:比喻引入外敌,使国家陷入危机。
  • 獾郎:指王安石,因其字介甫,与“獾”谐音。
  • 青苗法: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政策,旨在改革农业税收制度。
  • 玉斧封疆:指国家的边疆,比喻国家的疆域。
  • 绍圣南行:指宋徽宗在绍圣年间被金国俘虏南迁。
  • 靖康北狩:指宋钦宗在靖康年间被金国俘虏北迁。
  • 北狩:指皇帝被俘虏北迁。
  • 前朝史:指宋朝的历史。

翻译

引入外敌,使国家陷入危机,王安石对于这个世界到底有何怨仇?青苗法令刚开始作祟,国家的边疆已半数失去。绍圣年间南行的人多未能返回,靖康年间北狩的皇帝又该责怪谁呢?儿时曾读过前朝的历史,几夜寒灯下,我见到了自己的泪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宋朝衰败的深切哀痛和对王安石变法后果的批判。诗中“力引豺狼噬九州”和“青苗法令初为祟”直接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绍圣南行多不返”和“靖康北狩欲谁尤”则反映了宋朝皇帝被俘的悲惨命运。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感慨和悲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