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应玚三入承明图

· 刘鹗
安车三度入承明,七子诗应让老成。 好是衣冠遗泽远,诸孙犹自负廉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安车:古代一种有帷幕的车,供高级官员乘坐。
  • 承明:指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代称。
  • 七子:指建安七子,东汉末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 老成:年高有德,也指年高有德的人。
  • 衣冠: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指世族、士绅。
  • 遗泽:遗留下来的恩惠。
  • 诸孙:指众多的孙子。
  • 廉声:廉洁的名声。

翻译

乘坐安车三次进入承明庐,七子之诗应当推崇老成的风格。 美好的衣冠传统留下深远的影响,众多的孙子们仍然保持着廉洁的名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安车三度入承明”的场景,展现了应玚在朝中的显赫地位和文学成就。诗中“七子诗应让老成”一句,既表达了对建安七子文学成就的推崇,也暗示了应玚诗歌的老成持重。后两句则通过“衣冠遗泽远”和“诸孙犹自负廉声”,赞美了应玚家族的良好家风和廉洁名声,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颂扬。

刘鹗

元吉安永丰人,字楚奇。仁宗皇庆间荐授扬州学录,历翰林修撰,擢江州总管,升广东副使,拜江西参政。守韶六年,后为江西红巾军所破,被执死。为文风骨高秀,学者称浮云先生。有《惟实集》。 ► 3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