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
仙山百馀仞,振衣聊共登。
阳林映昭晰,阴壑泻璁琤。
灵泓蟠玉虬,丹荑冒翠藤。
霏霏縠雾敛,冉冉卿云升。
栖遁皆真侣,摛掞尽高朋。
虽非幔亭会,终使逸情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仞 (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等于八尺。
- 阳林:阳光照耀的树林。
- 昭晰:明亮清晰。
- 阴壑:阴暗的山谷。
- 璁琤 (cōng chēng):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灵泓:清澈的水池。
- 玉虬 (qiú):玉制的龙,此处比喻水中的石头或水波。
- 丹荑 (dān tí):红色的嫩芽。
- 霏霏:形容细雨纷纷的样子。
- 縠雾 (hú wù):细密的雾气。
- 冉冉:慢慢地。
- 卿云:祥云,象征吉祥。
- 栖遁:隐居。
- 真侣:真正的朋友。
- 摛掞 (chī yàn):展开,此处指才华横溢。
- 幔亭会:指古代文人雅集。
- 逸情:超脱世俗的情感。
翻译
仙山高达百余仞,我们一同振衣攀登。阳光照耀的树林明亮清晰,阴暗的山谷中水声清脆悦耳。清澈的水池中玉龙盘旋,红色的嫩芽覆盖着翠绿的藤蔓。细密的雾气渐渐散去,祥云缓缓升起。隐居的朋友们都是真正的伴侣,才华横溢的高朋们聚集一堂。虽然这不是古代的文人雅集,但最终使我们的超脱情感得到了增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友人共登仙山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中的美景和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阳林与阴壑、灵泓与玉虬等,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同时,通过“栖遁皆真侣,摛掞尽高朋”等句,表达了与友人共赏自然之美的愉悦心情和超脱世俗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