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季秋霜露降,凛凛寒气生。
是月当授衣,有布织未成。
天寒催刀尺,机杼可无营。
教女学纺纑,举足疾且轻。
舍南与舍北,嘒嘒闻车声。
通都富豪家,华屋贮娉婷。
被服杂罗绮,五色相间明。
听说贫家女,恻然当动情。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
- 霜露降:霜和露水开始出现,表示天气变冷。
- 凛凛:寒冷的样子。
- 寒气:冷气。
- 授衣:指农历九月,天气转冷,需要添衣。
- 刀尺:指裁剪衣服的工具。
- 机杼:织布机。
- 无营:无所作为。
- 纺纑:纺纱。
- 举足:走路。
- 嘒嘒:形容车声。
- 通都:大都市。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贮:收藏,这里指拥有。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 罗绮:华丽的丝织品。
- 间明:交错明亮。
- 恻然:同情的样子。
翻译
在秋季的末月,霜露开始降临,寒冷的气息让人感到凛冽。这个月应该开始添衣,但布料还未织成。天气寒冷催促着人们使用刀尺裁剪衣物,织布机却闲置无用。教导女孩学习纺纱,她们走路时脚步轻快而迅速。无论是屋南还是屋北,都能听到嘒嘒的车声。在大都市的富豪家中,华丽的房屋里收藏着姿态优美的女子。她们穿着杂色的罗绮,五颜六色交错明亮。听说那些贫家女,应当引起同情之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季秋时节的寒冷景象,以及贫富之间的鲜明对比。通过“霜露降”、“寒气生”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季节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紧迫感。诗中“教女学纺纑”展现了贫家女勤劳的形象,而“通都富豪家”与“贫家女”的对比,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最后,诗人以“恻然当动情”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贫家女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赵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幼聪敏,为文操笔立就。以父荫为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世祖征入朝,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帝欲使与闻中书政事,固辞。每见,必语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敏。诗文清邃奇逸,书法兼工篆、隶、行草,自成一家。绘画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马、花鸟。有《松雪斋文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