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妇采葛苦
采采山上葛,攀藤步岩幽。上山逢虎狼,下山逢猕猴。
归来絺绤之,藕丝香且柔。织成一片云,精绝鬼工愁。
入笥献君王,贡职民当修。君王不自惜,持以奉仇雠。
西施被服之,俱是越国尤。吴王抵掌笑,于越吾何忧。
飞书益封地,谓越吾诸侯。嗟尔采葛伴,辛苦勿叹愁。
天道有乘除,苦极行当休。吴王沉醉姑苏上,半夜不知吴国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絺绤(chī xì):细葛布和粗葛布。
- 笥(sì):一种竹制的方形或长方形箱子。
- 贡职:指进贡的职责或物品。
- 仇雠(chóu chóu):仇敌。
-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后被献给吴王夫差。
- 抵掌:拍手,形容高兴的样子。
- 飞书:迅速传递的书信。
- 益封地:增加封地。
- 乘除:比喻天道的变化,如增减、盛衰等。
- 沉醉:形容极度陶醉或沉迷。
- 姑苏:苏州的古称,此处指吴国的都城。
翻译
在山上采葛,攀藤蔓走过幽深的岩石。上山时遇到虎狼,下山时遇到猕猴。 回家后将葛织成细布和粗布,它们像藕丝一样香且柔软。织成一片云般的布料,技艺精绝令鬼神都感到忧愁。 将织好的布放入竹箱献给君王,进贡是百姓应尽的职责。君王不惜这些布料,却用来奉送给仇敌。 西施穿上这些华服,都是越国的特色。吴王高兴地拍手笑,对于越国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迅速传递书信增加封地,说越国是我的诸侯。唉,你们这些采葛的人,辛苦了不要叹息忧愁。 天道自有增减变化,苦到极点就应当休息。吴王沉醉在姑苏城上,半夜不知吴国的秋天已经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越国妇女采葛的艰辛,以及她们织成的精美葛布被献给君王,最终却被用来奉送给敌国的情景,反映了越国的屈辱和无奈。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越国的精美葛布与吴王的轻蔑态度,越国妇女的辛苦与吴王的沉醉无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以天道有乘除的哲理,暗示了越国的苦难终将结束,吴国的繁荣也将衰落,表达了对越国未来的希望和对吴国命运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