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升除崇文少监兼经筵官拜觐行殿二首

诏移闽节入紬书,凡例森严愧学疏。 执简七旬陈薄技,循墙三命拜新除。 南薰歌蔼无为治,东壁光遥太乙居。 身际承平恩遇渥,敢将经术赞华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诏移闽节:诏令调任福建的官职。
  • 紬书:指编纂书籍的工作。
  • 凡例:书籍的编纂规则。
  • 森严:严格,严密。
  • 执简:手持简册,指从事文职工作。
  • 七旬:七十岁。
  • 循墙:沿着墙壁,比喻遵循规矩。
  • 三命:三次任命。
  • 新除:新的任命。
  • 南薰歌:古代歌颂君主仁政的歌曲。
  • :和蔼,温和。
  • 无为治:指不施加过多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的治理方式。
  • 东壁光遥:东壁,指东方的墙壁,比喻朝廷;光遥,光辉远播。
  • 太乙居:太乙,星名,也指天帝,此指皇帝;居,居住,指皇帝的居所。
  • 承平:社会安定,太平。
  • 恩遇渥:受到深厚的恩宠。
  • 经术:经学和术数,泛指学问。
  • 赞华胥:赞美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翻译

诏令调我担任福建的官职,负责编纂书籍,编纂规则严格,我自愧学识浅薄。 我虽已七十岁,仍手持简册,尽我微薄之力,遵循规矩,三次被任命,接受了新的职务。 南薰歌颂着无为而治的仁政,东壁的光辉远播,象征着朝廷的辉煌。 我身处于这承平时代,受到深厚的恩宠,不敢以我的学问来赞美这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新任命的谦逊与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时代和国家的赞美。诗中,“诏移闽节入紬书”一句,既表明了作者的官职调动,也暗示了他将投身于文化事业的责任感。“执简七旬陈薄技”,则体现了作者虽年事已高,但仍愿为国家贡献自己微薄之力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庄重,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抒发了对国家太平盛世的颂扬。

周伯琦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