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洲毡房夜坐

明发启帐房,冷气迸将入。 饥鹰傍人飞,瘦马对人立。 禦寒挟貂裘,蒙头帽毡笠。 凄然绝火烟,阴云压身湿。 赖有葡萄醅,借煖敌风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发:天明。
  • 启帐房:打开帐篷。
  • 冷气迸将入:冷气突然涌入。
  • 饥鹰傍人飞:饥饿的鹰在人旁边飞翔。
  • 瘦马对人立:瘦弱的马对着人站立。
  • 禦寒:抵御寒冷。
  • 挟貂裘:穿着貂皮大衣。
  • 蒙头帽毡笠:戴着覆盖头部的帽子和毡帽。
  • 凄然绝火烟:感到凄凉,因为看不到炊烟。
  • 阴云压身湿:阴云低垂,使身体感到潮湿。
  • 葡萄醅:葡萄酒。
  • 借煖敌风急:借葡萄酒的温暖来抵御急风。

翻译

天明时打开帐篷,冷气突然涌入。饥饿的鹰在人旁边飞翔,瘦弱的马对着人站立。为了抵御寒冷,我穿着貂皮大衣,戴着覆盖头部的帽子和毡帽。感到凄凉,因为看不到炊烟,阴云低垂,使身体感到潮湿。幸好有葡萄酒,借它的温暖来抵御急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苏武洲毡房夜坐时的艰苦环境和孤独感受。通过“饥鹰傍人飞,瘦马对人立”等生动形象的描写,传达出荒凉与孤寂的氛围。诗中“禦寒挟貂裘,蒙头帽毡笠”反映了作者对严寒的抵抗,而“凄然绝火烟,阴云压身湿”则加深了凄凉的情感。最后,“赖有葡萄醅,借煖敌风急”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寻找慰藉的情感,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坚韧与无奈。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