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

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 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 书生挟蠹鱼,流行万里道。 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 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 举目无寸亲,忧伤入怀抱。 炎天冷如冰,碛地不生草。 我马跑沙石,我饥面苍昊。 人马不相离,冻死俱未保。 何当回白日,阴云尽一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枯槁(kū gǎo):形容诗文内容贫乏、枯燥无味。
  • (xié):携带。
  • 蠹鱼(dù yú):书虫,这里比喻书籍。
  • 玄发(xuán fā):黑发,指年轻时的头发。
  • 耿耿(gěng gěng):心中不安,烦恼。
  • (zào):黑色,这里指低贱。
  • 碛地(qì dì):沙漠地带。
  • 苍昊(cāng hào):苍天。

翻译

年少时读杜甫的诗,总觉得它们枯燥无味。现在再次深入阅读,才明白每一句都蕴含深意。我带着书本,像书虫一样,在千里之外的旅途中流浪。青春的容颜日渐衰败,黑发也随着岁月老去。心中总是不安,宁愿自认为低贱。环顾四周,没有一位亲人,忧伤之情涌上心头。炎热的夏天却感觉如冰冷,沙漠之地连草都不生长。我的马在沙石上奔跑,我饥饿地仰望苍天。人与马无法分离,寒冷和饥饿让我们都难以保全生命。何时才能让太阳重现,阴云一扫而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汪元量在艰苦环境中对杜甫诗歌的重新认识和深刻感悟。诗中,诗人通过对比年少时和现在对杜诗的不同感受,展现了自己在流浪和衰老中的孤独与忧伤。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和希望。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