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悸(jì):因害怕而心跳加速。
- 孺子:小孩。
- 狐裘:用狐狸皮毛制成的衣服,这里指保暖的衣服。
- 匪:非,不是。
- 撰(zhuàn):持,拿。
- 杖:手杖。
- 升望:登高望远。
- 丘:小山。
- 涉:徒步过水,这里指过江。
- 具:准备。
翻译
有个小孩感到害怕,我给他穿上了狐皮大衣。 这并不是因为我有病,而是我把这当作仇敌。 我拿着手杖,登上小山远望。 江水无法徒步渡过,傍晚我准备好了船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其中包含了对小孩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应对。诗中的“悸孺子”和“衣之狐裘”表达了诗人对小孩的同情和保护,而“匪余之病,余以为仇”则暗示了诗人对某种情况的反感或不满。后两句“既撰余杖,升望于丘。江不可涉,夕具余舟”则展示了诗人的行动和决策,体现了他在面对自然障碍时的机智和准备。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具体的场景,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