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柏子庭卷

· 顾瑛
虚舟元不系,湖海至今称。 悟得庭前柏,方为物外僧。 空空无我相,落落有谁应。 肯向东山住,东山气倍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虚舟:比喻心境空明,无牵无挂,如同空船。
  • :本来,原来。
  • 不系:不系于物,即不受外界事物束缚。
  • 物外僧:超脱世俗的僧人。
  • 空空:形容心境极其空明,无欲无求。
  • 无我相:佛教用语,指没有自我存在的执着。
  • 落落:形容孤独,不与世俗同流。
  • 有谁应:有谁能理解或回应。
  • 东山:指隐居之地,也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 气倍增:气势或精神倍增。

翻译

心境空明如不系之舟,至今在湖海间传颂。 领悟了庭前柏树的禅意,方成为超脱世俗的僧人。 心中空无一物,无我之相,孤独中又有谁能理解? 若肯隐居东山,东山的气势必将倍增。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虚舟”、“庭前柏”等意象,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理想。诗中“空空无我相”一句,深刻体现了佛教的“无我”思想,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空明与超脱。结尾的“东山气倍增”则暗示了隐居生活的高洁与精神的升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顾瑛

元昆山人,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