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杳霭(yǎo ǎi):深远朦胧的样子。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
- 帝里:帝都,指长安。
- 折杨:折取杨柳枝,古时常用以赠别。
- 测景:测量日影,这里指观察春天的迹象。
- 忻(xīn):高兴,喜悦。
- 红楼:指富贵人家的楼阁。
- 紫禁:皇宫。
- 太液:指皇宫中的池沼。
- 温汤:温泉。
- 飞珂(kē):马络头上的装饰物,这里指马匹。
- 翠辇(niǎn):皇帝的车驾。
- 熙熙:和乐的样子。
- 晴煦(xù):晴朗温暖。
- 尧觞(yáo shāng):指帝王宴饮。
翻译
深远朦胧的春色,首先在帝都长安绽放。折取杨柳枝虽然遗憾其短,但观察春天的迹象已感到喜悦。莺鸟在富丽堂皇的楼阁中欢唱,花香连绵至皇宫。池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惊动了太液池,美好的气息连接着温泉。春风送来马络头上装饰物的响声,尘土遮掩了皇帝车驾的光彩。和乐的气氛在晴朗温暖中弥漫,人们只想奉上美酒,庆祝帝王的宴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长安春天的繁华景象,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帝都的春意盎然和生机勃勃。诗中“杳霭三春色”一句,以朦胧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深远与神秘,而“折杨犹恨短”则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短暂的遗憾。后文通过对莺鸟、花香、鱼跃等生动场景的描写,进一步以自然之景映衬出皇城的富丽与和谐。结尾的“熙熙晴煦远,徒欲奉尧觞”则抒发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帝王宴饮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对繁华盛世的赞美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