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国胡僧水晶念珠

天竺胡僧踏云立,红精素贯鲛人泣。 细影疑随焰火销,圆光恐滴袈裟湿。 夜梵西天千佛声,指轮次第驱寒星。 若非叶下滴秋露,则是井底圆春冰。 凄清妙丽应难并,眼界真如意珠静。 碧莲花下独提携,坚洁何如幻泡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竺:古印度。
  • 胡僧:指印度来的僧人。
  • 踏云立:形容僧人站立如踏云端,超凡脱俗。
  • 红精素贯:指红色的念珠,素净而贯穿。
  • 鲛人泣:传说中鲛人哭泣时眼泪会变成珍珠。
  • 焰火销:火焰熄灭。
  • 圆光:指念珠的光泽。
  • 袈裟:僧人的法衣。
  • 夜梵:夜晚的梵音,指僧人诵经的声音。
  • 西天:指印度,佛教的发源地。
  • 千佛声:形容诵经声如千佛齐鸣。
  • 指轮:手指拨动念珠的动作。
  • 驱寒星:比喻念珠的光辉能驱散寒意。
  • 叶下滴秋露:树叶下滴落的秋露。
  • 井底圆春冰:井底结成的圆形春冰。
  • 凄清妙丽:凄凉而美丽。
  • 眼界真如:视野开阔,心境如真如(佛教术语,指事物的真实状态)。
  • 意珠静:心意如珠般静止。
  • 碧莲花:佛教中象征清净的莲花。
  • 提携:携带。
  • 坚洁:坚固而洁净。
  • 幻泡影:佛教中比喻世事无常,如幻影、泡沫。

翻译

天竺的胡僧站立如踏云端,手持红色素净的念珠,仿佛鲛人的眼泪贯穿其中。细小的影子似乎随着火焰熄灭,圆润的光泽恐怕会滴湿袈裟。夜晚诵经声如西天千佛齐鸣,手指拨动念珠,次第驱散寒意。如果不是树叶下滴落的秋露,那就是井底结成的圆形春冰。凄凉而美丽的景象难以并存,视野开阔,心境如真如,意珠静止。在碧莲花下独自携带,坚固而洁净,又怎能比得上幻影、泡沫般的无常世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来自天竺的胡僧,他手持水晶念珠,形象超凡脱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红精素贯鲛人泣”、“圆光恐滴袈裟湿”等,生动地展现了念珠的美丽与神秘。同时,通过“夜梵西天千佛声”等句,传达了僧人诵经时的庄严与神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无名氏

唐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