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年秋七月十有三日起文高先生自姑苏汎舟携酒殽过玉山会饮芝云堂上座客于匡山琦龙门相与谈诗亹亹不绝酒半龙门分蓝田日暖玉生烟为韵余探得蓝字坐无长幼能诗者咸赋焉
高堂政在玉山南,竹色梧阴积翠岚。
秀结紫芝云作盖,光生珠树玉如蓝。
每劳飞鸟花间使,时有翔鸾月下骖。
客至酒尊聊剧饮,僧来麈尾听清谈。
行杯长待纤歌发,分韵还将险字探。
佛印固知元九九,文殊何必说三三。
莫忘石上三生约,且尽山中十日酣。
当槛荷开香屡度,隔床花落雨同毵。
鹿门何处真成隐,鸡舌他年自可含。
送别江亭折杨柳,西风应愧雪盈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汎舟:泛舟,乘船。
- 酒殽:酒食。
- 芝云堂:指玉山南的高堂。
- 紫芝:一种珍贵的菌类,常用来象征祥瑞。
- 珠树:神话中结珠的树,比喻珍贵。
- 翔鸾:飞翔的凤凰,象征吉祥。
- 月下骖:月下的马车,形容景象幽美。
- 麈尾:拂尘,古代文人雅士常用之物。
- 佛印:佛教中的印相,象征佛法。
- 文殊:文殊菩萨,智慧的象征。
- 三生约:佛教中指前生、今生、来生的约定。
- 十日酣:形容尽情饮酒,连续十日。
- 当槛荷开:指荷花盛开在门槛旁。
- 隔床花落:形容花落如雨,落在床边。
- 鹿门:指隐居的地方。
- 鸡舌:指官员的朝珠,象征官职。
- 西风应愧雪盈簪:西风吹过,雪满头饰,形容岁月流逝,人已老去。
翻译
在至正十年的秋七月十三日,起文高先生从姑苏乘船,带着酒食来到玉山南的高堂,与客人在芝云堂上会饮。座上的客人于匡山和琦龙门相谈甚欢,谈论诗歌不绝于耳。酒过半巡,龙门分得“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的“蓝”字韵,我则探得“蓝”字,无论长幼,能诗者都参与了创作。
高堂正位于玉山之南,竹色与梧桐的阴影交织成一片翠绿的岚气。紫芝云盖般的秀美景致,珠树般的光辉如同蓝宝石。常有飞鸟在花间传递消息,时有凤凰在月下飞翔。客人到来,酒杯频频举起,僧人到来,则聆听其清谈。等待纤歌响起,分韵时探寻险字。佛印固知元九九,文殊何必说三三。不要忘记石上的三生约定,暂且尽情享受山中的十日酣饮。门槛旁的荷花香气四溢,床边的花瓣随雨飘落。鹿门何处真能成隐,鸡舌他年自可含。在江亭送别时折下杨柳,西风应愧雪满头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玉山南的高堂中,与友人共饮、谈诗的雅致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紫芝、珠树、翔鸾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结尾,通过“西风应愧雪盈簪”的意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