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日

上元次夕月华明,雪霰缤纷欲二更。 晓起作花飞向日,苦寒砭骨势峥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 次夕:第二天晚上。
  • 月华:月光。
  • 雪霰:小冰粒,常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 砭骨:刺骨,形容寒冷至极。
  • 峥嵘:形容气势雄伟,这里指寒冷强烈。

翻译

元宵节的第二天晚上,月光明亮,大约二更时分,天空中飘洒着细小的雪霰。清晨起来,看到雪花在阳光下飞舞,严寒刺骨,气势异常强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宵节后夜晚与清晨的景象,通过“月华明”、“雪霰缤纷”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美丽。诗中“苦寒砭骨势峥嵘”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寒冷的强烈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和生动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