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 陈普
绝粮之愠鲜知德,浮海之喜无取材。 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绝粮:断绝粮食,指孔子在陈国断粮的典故。
  • (yùn):怨恨,不满。
  • (xiǎn):少。
  • 知德:理解道德。
  • 浮海:指孔子想要乘桴浮于海的典故。
  • 取材:指选取材料,这里比喻选择合适的行为或态度。
  • 子思:孔子的孙子,孟子的老师。
  • 孟轲:即孟子。
  • 底事:何事,指原因或目的。
  • 列之:排列,这里指被列为。
  • 舜禹:古代的贤君。
  • 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翻译

孔子在陈国断粮时的不满,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道德; 孔子想要乘桴浮于海的喜悦,也没有人能选取合适的态度。 子思和孟轲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 被列为与舜、禹和颜回这样的贤人同等的地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在陈国断粮和想要乘桴浮于海的典故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误解和忽视的感慨。诗中“绝粮之愠鲜知德”一句,既是对孔子困境的描述,也是对后人理解孔子道德的质疑。“浮海之喜无取材”则进一步以孔子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来比喻当时社会对孔子思想的接受程度。最后两句通过对子思和孟轲的提问,暗示了作者对孔子学说传承的重视,以及对这些学说被正确理解和尊重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评价。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

陈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