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入杭呈王察判

古人糟粕在遗经,圣学非由积累成。 每向同中参孔释,时于异处别朱程。 一川水满源头活,半夜天高月色明。 下学工夫迟十载,小儒终是雾中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糟粕:指古人留下的不重要的或无用的部分。
  • 圣学:指儒家经典中的高深学问。
  • 积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来达到理解。
  • 参孔释:参悟孔子和释迦牟尼的思想。
  • 别朱程:区分朱熹和程颢、程颐的学说。
  • 源头活:比喻学问的根本或起源是充满活力的。
  • 下学:指基础的学习或学问。
  • 小儒:指学问不深的人。
  • 雾中行:比喻在迷茫或不明确的状态中前进。

翻译

古人留下的经典中虽有糟粕,但圣人的学问并非仅靠积累而成。我时常在相似之处参悟孔子和释迦牟尼的思想,在不同之处区分朱熹和程颢、程颐的学说。学问的源头如同满溢的河水,充满活力;在深夜,天空高远,月光明亮。我基础的学问还差十年,作为一个学问不深的人,我仍在迷茫中前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思。诗中,作者认为真正的学问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需要在古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参悟。通过对比和区分不同的思想体系,作者展现了对学问的独立见解和追求。最后,作者谦虚地承认自己的学问尚浅,仍在探索的道路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敬畏和追求。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