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同知北上二首

淳风日已薄,恩义不相维。 吏无得于民,民顾吏有辞。 政化本不立,刀笔事愈卑。 李侯今之人,而行古所为。 外有屠嘉直,内无五伦私。 锄奸如恶草,护民犹婴儿。 瀹河苏彼旱,劝粟哺尔饥。 从容方报政,代者俄及期。 庸吏推不去,良吏去复思。 谁欤观民风,入境采吾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淳风:淳朴的风俗。
  • 恩义:恩情和道义。
  • :维系,保持。
  • 刀笔:古代书写工具,这里指文书工作。
  • 愈卑:越来越低下。
  • 屠嘉直:可能是指屠夫的正直,比喻李侯的正直无私。
  • 五伦: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
  • 瀹河:疏导河流。
  • 劝粟:劝导人们种植粮食。
  • 代者:接替的人。
  • 庸吏:平庸的官员。
  • 良吏:优秀的官员。
  • :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 入境:进入境内。

翻译

淳朴的风俗日渐淡薄,恩情和道义也不再相互维系。官员无法得到民众的认可,民众却对官员有所指责。政治和教化根本不稳固,文书工作也越发显得卑微。李侯是当今难得的人物,他行事却像古人那样。外表看似粗犷正直,内心却无私无欲。他像锄草一样铲除邪恶,对待民众则如同呵护婴儿。他疏导河流以解旱灾,劝导人们种植粮食以解饥荒。他从容不迫地处理政务,接替他的人很快就到了期限。平庸的官员难以被取代,优秀的官员一旦离去人们就会思念。有谁会来观察民风,进入境内来采集我的诗作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官员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淳朴风俗和恩义的怀念,以及对优秀官员的赞扬和对平庸官员的不满。诗中“李侯”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古代贤臣的向往和对现实官员的期望。通过对比“庸吏”与“良吏”的不同境遇,诗人呼吁有识之士关注民间疾苦,改善政治环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